科技部計畫
年度 |
單位 |
主持人 |
計畫名稱 |
計畫金額 |
98 |
應英系 |
沈添鉦 | 華人社會中小學教科書政策及內涵之研究-華人社會國民中小學英語教科書內涵之比較研究 |
1,038,368 |
應英系 |
周俊男 |
建構後人類空主體:凱西.艾克及安琪拉.卡特後期小說中的女性重生 |
324,000 |
|
應英系 |
蘇雅珍 |
國際觀教育融入課程:高中英語教科書分析與教師教科書運用/解讀方式及相關影響因素之探討 |
478,000 |
|
應日系 |
楊素霞 |
日俄戰爭前後「周邊地域」北海道的自我定位的過程:從日本「內地」、北海道及南樺太三者的關係來探討 |
417,000 |
|
應日系 |
鄧美華 |
日語、華語、台語和客家話中「青、藍、綠」等顏色詞的比較研究 |
311,000 |
|
教評所 |
李新鄉 |
教學卓越團隊表現與學校教師文化關聯性之研究:以大一國小為例 |
485,000 |
|
教評所 |
張媛甯 |
Kano二維品質模式應用於學校教學品質之個案研究-以一所科技大學為例 | 469,000 |
|
99 |
應英系 |
周俊男 |
看見骨頭說話:蕾克斯鑑識推理小說中的後人類即身性 |
267,000 |
應英系 |
鍾榮富 |
客家話前高元音零聲母的語音與音韻 |
643,000 |
|
應英系 |
蘇雅珍 |
閱讀研究議題四:童書結合全語言閱讀教學與鷹架學習概念運用於國小國語文課程 |
486,000 |
|
應日系 |
楊素霞 |
日俄戰爭前後「周邊地域」北海道的自我定位的過程:從日本「內地」、北海道及南樺太三者的關係來探討 |
417,000 |
|
應日系 |
劉淑如 |
田山花袋小說中的「殖民地台灣」與「樺太」 |
378,000 |
|
教評所 |
李坤崇 |
獲得教學卓越計畫大學的課程評析及發展(I) |
492,000 |
|
教評所 |
李新鄉 |
學習風格與STS教學策略對國中新住民學生生物科學概念認知之影響 |
655,000 |
|
100 |
應英系 |
沈添鉦 |
青年、公民、與網際網路:台灣青少年在國際社群中的多媒體溝通、意義協商與自我認同之研究 |
580,000 |
應英系 |
周俊男 |
看見骨頭說話:蕾克斯鑑識推理小說中的後人類即身性(2/2) |
267,000 |
|
應英系 |
楊明倫 |
線上語言學習中,學生認知、社會、與教學臨場感、批判思考和教師參與度之相關研究 |
470,000 |
|
應英系 |
鍾榮富 |
客家話前高元音零聲母的語音與音韻(2/2) |
590,000 |
|
應英系 |
蘇雅珍 |
英語口語課程規劃:大專生英語口語學習行為/溝通策略使用及其與口語焦慮、學習態度相關性之探討 |
533,000 |
|
應日系 |
鄧美華 |
日華(漢)∕華(漢)日雙語辭典探討 |
351,000 |
|
幼保系 |
高家斌 |
國民小學教師網路進修自我效能及其參與動機之探究(I) |
412,000 |
|
幼保系 |
高家斌 |
科普活動:幼童科學志工關懷服務計畫 |
520,000 |
|
教評所 |
李新鄉 |
STS教學策略與自我調整學習對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低成就學童影響之研究(1/2) |
455,000 |
|
教評所 |
李新鄉 |
性別與國小高年級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自我調整學習策略、學習風格和科學成就之研究 |
300,000 |
|
教評所 |
張媛甯 |
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後設評鑑研究(I) |
400,000 |
|
101 |
應英系 |
周俊男 |
聲音、再現、生命政治:女性意識電影中的聲音策略(II-I) |
267,000 |
應英系 |
黃大夫 |
台灣高等教育提升國際化品質全英語授課成效評量系統建構 |
423,000 |
|
應英系 |
鍾榮富 |
台灣客家話內部融合之特性研究-台灣客家話內部融合之特性研究 |
879,000 |
|
應英系 |
蘇雅珍 |
英語口說課程規劃(II)-情意範疇(動機、態度、口說自信、自我覺知語言能力)對跨文化溝通意願的影響與相關教學實驗之研究 |
669,000 |
|
幼保系 |
高家斌 |
國民小學教師網路進修接受模式之建構與驗證之探究 |
561,000 |
|
幼保系 |
高家斌 |
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學實務觀點之探究:以Moving lmage方案在蘇格蘭學校的應用為例 |
208,500 |
|
教評所 |
李坤崇 |
大學生通識核心素養量表之編製研究(I) |
515,000 |
|
教評所 |
李新鄉 |
STS教學策略與自我調整學習對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低成就學童影響之研究 |
455,000 |
|
教評所 |
張媛甯 |
教育評鑑影響性之個案研究-以一所科技大學教師評鑑為例 |
440,000 |
|
102 |
應英系 |
周俊男 |
聲音、再現、生命政治:女性意識電影中的聲音策略(II-II) |
321,000 |
應英系 |
黃大夫 |
台灣高等教育全英語授課成效評量指標檢核方式、檢證標準、系統建構與證據來源之建置 |
563,000 |
|
應英系 |
鍾榮富 |
台灣客家話內部融合之特性研究(II)-總計畫併子計畫六:梅縣與台灣四縣客家話詞彙與語音之比較研究 |
1,011,000 |
|
應英系 |
蘇雅珍 |
英語口說課程規劃(II)-情意範疇(動機、態度、口說自信、自我覺知語言能力)對跨文化溝通意願的影響與相關教學實驗之研究(2/2) |
636,000 |
|
幼保系 |
高家斌 |
科學志工火車頭計畫(1/3) |
4,922,000 |
|
教評所 |
李金泉 |
提升兼職工作之科技大學學生的工作安全意識及其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 |
504,000 |
|
教評所 |
李新鄉 |
國中學生心理資本、學校生活經驗、學校文化與霸淩行為關係之研究(I) |
508,000 |
|
教評所 |
張媛甯 |
國小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影響因素之研究:量表建構與階層線性模式之應用(1/2) |
539,000 |
|
教評所 |
黃嘉雄 |
華語文教科書之教學效果評鑑:以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1和2冊為對象 |
307,869 |
|
103 |
應英系 |
周俊男 |
女硬漢與女丑:美日偵探電視影集中的女偵探比較(II-I) |
369,000 |
應英系 |
鍾榮富 |
台灣南北四縣客家話元音的語音聲學特性之研究 |
655,000 |
|
應英系 |
蘇雅珍 |
跨文化瞭解(II):大專教師與學生跨文化認知、態度、跨文化反思批判能力及相關課程規劃之探討 |
506,500 |
|
應日系 |
陳連浚 |
從形容詞轉變過來的程度副詞 |
270,000 |
|
應日系 |
鄭玫玲 |
2014候鳥計畫 |
160,000 |
|
幼保系 |
高家斌 |
科學志工火車頭計畫(2/3) |
4,950,000 |
|
教評所 |
張媛甯 |
國小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影響因素之研究:量表建構與階層線性模式之應用(2/2) |
532,000 |
|
教評所 |
黃嘉雄 |
中小學議題課程目的與性質之探究 |
505,000 |
|
104 |
應英系 |
周俊男 |
女硬漢與女丑:美日偵探電視影集中的女偵探比較(II-II) |
349,000 |
應英系 |
鍾榮富 |
台灣四縣與海陸家話的語音發展之研究 |
721,000 |
|
幼保系 |
高家斌 |
科學志工火車頭計畫(3/3) |
4,963,000 |
|
教評所 |
李新鄉 |
一般大學與科技大學學生文化資本、學校生活經驗與就業力比較研究 |
615,500 |
|
教評所 |
姜添輝 |
從全球化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發展國中創新教學策略方案(2/3) |
593,000 |
|
教評所 |
姜添輝 |
從全球化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發展國中創新教學策略方案(3/3) |
133,944 |
|
105 |
應英系 |
王亞倫 |
2016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Culture, Arts, and Literature(ISCAL 2016) |
55,000 |
應英系 |
沈添鉦 |
2016專業語文國際學術研討會 |
100,000 |
|
應英系 |
黃大夫 |
2015年台澳科技合作交流訪問計畫(1/1)-雙邊人員互訪 |
190,790 |
|
應英系 |
鍾榮富 |
台灣四線與海陸客家話母音發展特性之比較研究(II) |
527,500 |
|
應英系 |
蘇雅珍 |
高中教師與學生之跨文化敏感度、認知與技能(含反思批判能力)和課程實施相關性探討 |
720,500 |
|
應日系 |
神作晋一 |
丁寧體否定形「~ません」與「~ないです」的動向--以在媒體上出現的現象為中心 |
184,000 |
|
應日系 |
楊琇媚 |
庄野潤三文學研究:從夫婦小說到家庭小說的創作軌跡 |
263,000 |
|
教評所 |
李金泉 |
探討情境式學習教材增進科技大學學生工作安全學習成效之研究 |
520,000 |
|
教評所 |
李新鄉 |
亞太地區高齡教育政策之比較研究 |
592,500 |
|
教評所 |
姜添輝 |
專業理論思潮與教師文化:從結構限制到創新(1/2) |
445,000 |
|
教評所 |
張媛甯 |
國小實施學習共同體關鍵因素之關係研究:以校長學習領導、教師教學實踐與家長認同支持對學生學習表現之多層次分析為主 |
525,500 |
|
教評所 |
黃嘉雄 |
12年國教新課程前導學校如何實施校本課程發展之SWOT分析 | 632,000 |
|
合計 |
69件 |
|
|
45,546,471 |
(統計自98年1月至105年12月)
back